胡艺华 如何打造我国高水平的家政学专业?

2017-06-06 14:59:00
admin
原创

(作者系武汉大学在站博士后,湖南女子学院家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


现代意义上的家政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诞生于美国,至今不过170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中国却具有2400多年的家政文化底蕴和家政教育传统。中国人对家政学的最早认识,就是从如何操持好具体的家事、家务开始的。早在2400多年前,孔子提出“正心、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更进一步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学派的“修身齐家”、“家国同构”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本土家政学的核心思想和价值理念,它的提出可以视为我国本土家政文化和家政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


2012年教育部首次把家政学专业作为特设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预示着家政学专业在我国开始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必将给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在境外很多本科院校里,家政学专业不仅保持薪火相传、基业常青,而且还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招牌”专业,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等;我国台湾辅仁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知名高校,都拥有高水平的家政学专业。


境外的经验启示我们,家政学是一个具有民生情怀、巨大魅力、广阔前景的特色专业,必将在既具有深厚家政文化传统、又具有旺盛生活服务需求的中国土壤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本科高校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率先创办并精心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家政新学科,从而争夺话语权、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导权,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探索一条新路子,从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一:夯实家政学科基础。在高等学校里,学科是专业设置的知识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学术支撑。近年来,家政学专业办得很艰难,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在我国,虽然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家政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家政学科的建构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因为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家政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受到挑战,理论和实务存在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容易陷入误区。基于此,本科院校应该把家政学学科的理论建构作为办好家政学专业的基础工程,要通过合理借鉴国外家政学学科的理论,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家政文化的精髓,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家庭生活的需求,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从哲学的高度、历史的厚度、生活的深度、数学的精度、管理的力度、文学的温度来进行整体建构,探索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对接产业需求、彰显中国特色的家政学学科理论体系,从而为家政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建议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的立足基点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南针。目前,一些高校的家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面向,更谈不上准确的定位,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家庭服务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高校家政学专业培养不出来;另一方面,高校家政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很难进入家庭服务行业找到用武之地。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家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以家政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调研,目前家庭服务业最急需的人才是从事家政专业研究、教育和培训的人才,从事家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同时,要以高校自身的实际为依据,在培养研究型、教学型、管理型的人才或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的人才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在目前的形势下,本科院校如果定位在培养中、高级家政服务员,很难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学生及家长的青睐,势必会遭遇生源危机和办学困境。为了确保“首战必胜”,实现长远发展,本科院校应把家庭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家政教育培训师、家政职业经理人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与高职、中职院校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从而确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打造特色和优势品牌。


建议三:优化家政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高校家政学专业大多仍然沿用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三类课程构成的拼盘模式,表明上看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实际上结构松散、未成体系、缺乏特色。实践证明,采用这种课程模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职业核心能力,难以适应岗位的特殊需求。有调查显示,一部分家政企业负责人在评价所聘用的家政专业大学生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们与那些经过短期培训的员工相比,文化素质确实更高,但在专业素养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家庭服务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其他行业截然不同,要求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心态,更要有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本科院校应合理借鉴境外家政教育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家庭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和人才需求,探索建立基于岗位特殊要求、以职业化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家政学课程体系。从整体上看,它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包含由下而上、层层递进、有机整合的三大系列课程。(1)“塔底”部分是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人”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2)“塔身”部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才”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家政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主要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应体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3)“塔尖”部分是职业发展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成功”的问题,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家庭服务行业高端人才所需要的前沿知识和创新能力,应体现“发展性、引领性”的理念。


建议四:打造精品系列教材。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限于家政学专业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家政学专业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突出地表现为数量偏少,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强,重技能而轻文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编写欠规范,无法适应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此,本科院校在推进家政学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从多渠道来开发精品教材。一是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美国、日本等国家有非常成熟的家政高等教育体系,其家政学专业的教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完全可以直接引进到我国,只需作合理的翻译和改编后即可投入教学使用,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教材紧缺的难题,又能够开拓国际学术视野;二是对现有的家政学专业教材进行修订升级。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及研究和培训机构出版了一批家政学专业教材,其中部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欢迎,应按照现代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对这些教材的教育理念、内容体系、编写体例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优化;三是针对专业教材的空白领域开发新教材。通过原始创新的手段,合理吸收家政研究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家政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依托国家高等教育“十二五”教材规划项目以及全国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培训教材项目,组织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编写出版一整套可以在全国通用的家政学专业精品教材。


建议五: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家政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而家政学专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尤为不足。目前从事家政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是从别的或相近专业转过来,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当前开设家政学专业的高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育学专业基础上开设家政学专业,另一类是依托于社会学的师资力量开设家政学专业。这两类学校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缺乏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工学、艺术学的力量。现有的教师队伍大多缺乏学科意识,对家政学专业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必然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此相适应,科研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影响了专业教材的建设,很难对教学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本科院校要办好家政学本科专业,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外智,充分利用国际人才流动和海外人才回归的契机,抓紧引进一批国外的家政学博士、硕士来校任教;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借助各级各类培训项目,把家政学专业的现有专业教师,送到国内外相关高校攻读家政学的专业学位,或进行短期培训和访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三是开展教师互派,与境外大学的家政院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派,邀请境外大学的家政教育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同时帮助指导青年教师。


建议六:推进政产学研融合。紧贴市场,对接产业,合作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往在家政学专业的办学模式方面,提得比较多的是产学研结合,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我国的家庭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家庭服务企业还不够成熟,从而给校企合作带来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校企合作有协议无内容,落不到实处,学校与企业难以找到合作的结合点,校企合作中容易忽视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属性,难以保障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等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各方面之间的对接、互动和融合,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当前,本科院校要积极呼吁并争取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家政学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牵头组建家政人才培养联盟,把与家庭服务业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研究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建立高等教育与家庭服务行业有效对接、合作育人的机制;同时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主动顺应家庭服务行业的特殊人才需求,积极开拓与家庭服务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的结合点,充分吸纳业内从事理论和实务的专家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从而提高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议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外,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都有非常成功的家政学专业办学经验可供借鉴,台湾辅仁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高校的家政学专业也办得有声有色,加强与境外高校的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借鉴经验、获得启示、少走弯路。因此,本科院校应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家政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是要主动走出去,到境外高校学习取经,有计划、有步骤地派遣教师到这些学校进修学习。二是要尽力请进来,定期邀请境外高校的家政教育专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并担任客座教授和专业顾问。三是结交友好学校,选择合适的境外高校结成友好学校,双方之间在学分互认、学生交换、教师互派、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探索建立共同发展家政学专业的长效机制。四是参与和承办国际家政学术会议,尽力争取加入国际家政学联合会、亚洲家政学联合会等学术共同体,借助于这些平台,与境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家政教育与研究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从而做到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办好家政学专业。

阅读: